对于熟悉中国军工发展历史的人来说,上世纪80年代中西方在武器装备进出口领域曾经历过一段短暂的“蜜月期”,这一段历史一定不会陌生。那时,不仅是美国,欧洲多国也对中国敞开了先进装备的出口大门。当时,许多欧洲制造的武器装备在全球处于领头羊,其性能远超于当时中国的国产产品,这让中国军工明显看到了与西方之间的巨大差距。然而,四十年过去了,东西方在多种先进武器装备的技术高度和发展水平上,已然浮现了颠倒的局面。在本届巴黎航展上,中方团队展示的“硬核装备”正是最直观的证明。
从刚开幕的巴黎航展现场照片来看,中国受邀参展团队主要以军机的缩小模型形式,在室内展厅内展示各型战机。除了先前在印巴“5·7空战”中表现亮眼的歼-10CE和JF-17block3战斗机模型外,两款国产第五代战斗机的模型也被摆放在显著位置,那便是中国的第五代重型隐身战机歼-20和中型隐身战机歼-35A。
不少人或许会好奇,歼-20作为空军现役中最强的战斗机,其地位类似于美国空军的F-22,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绝不会轻易出口的重要战机。那么,此次中国参展团队竟然把这样一款明确的“非卖品”带到巴黎航展公开展示,究竟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用意?
其实这就触及了国际防务展的一个重要功能——即使某些装备不允许出口,但依然能够最终靠展览公开亮相。将这些尖端装备大方地摆在公众面前,本身就是向外界展现国家军工实力的强烈信号。对那些心怀不轨的国家来说,当他们看到一个国家能够展示出“别人没有,我有;别人有,我更好”的装备与威慑时,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其挑衅和敌对行为。这也是为何最先进的装备虽是“非卖品”,却依然会被拿到国际防务展上公开亮相,发挥着不可以小看的威慑效果。
当然,站在欧洲这些西方国家的角度来看,当他们见识到如今中国军工实力的显著提升,心中难免会涌起一丝复杂情绪——甚至有可能感觉自己被中国用这样一种“无声的嘲讽”方式狠狠教训了一番。原因很简单,自2011年歼-20首飞以来,北约内的欧洲国家始终没有办法拿出一款具备相当水准的双发重型隐身战机与之抗衡。
值得一提的是,欧洲最后一款自行研发的双发重型战斗机,是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法国“幻影-4000”。这款战机在当时曾展现出不俗的性能,但却未能获得法国空军或其他几个国家的订单,最终在上世纪80年代末宣告项目终止。到了1992年,这款飞机被送进博物馆,成为静态展品。换句线年没有推出过一款能够媲美重型战机水平的新型战机。
不仅体量上与中国的歼-20存在差距,在五代机关键的隐身技术方面,欧洲国家同样明显缺乏突破。即使是英国和法国这样的老牌军事强国,也只能靠四代半水平的战机维持面子,已被中国远远甩开技术代差。中国军工业从当年仰望欧洲,到如今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对欧洲的“俯视”,这短短40年间的转变令人感慨良多。不知那些欧洲国家是否为此感到唏嘘,甚至痛感无奈。
因此,尽管中国参展商未多言,但仅仅是将歼-20隐身战机模型放在显眼位置,这种“无声的嘲讽”便不言而喻。它仿佛在向欧洲诸国传达着一种意味深长的信号:“抱歉,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不够格。”
- 2025-06-17过滤器-查找出来的成果-乐久网络精选商家
- 2025-06-17衡水市加快建设京津冀科学技术创新支点城市
- 2025-06-17肖冰:争做榜样岗兵、事务精兵、岗位标兵
- 2025-06-17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5-06-17今天申购:华原股份
- 2025-06-17连云港久盛电力辅机有限公司